![]() |
古人看來,風水直接影響家族的興旺和發達,因而往往在建房之前先考慮“風水”問題。按照“風水”理論,無論城市選址還是居室基址的選擇應講究“山水聚合,藏風得水”。老子說:“萬物負陰而抱陽,中氣以為和”。因此,負陰抱陽,背山面水,這是建筑選址的最基本的原則和基本格局。
中國風水術源遠流長,后代豐富而龐雜的風水觀念與思想之文化初始,可以追溯到遙遠的上古。上古自無所謂風水理論,然而有關風水的萌芽意識已經體現在原始營造活動之中。從考古發掘看,仰韶建筑遺址一般都出土在地理環境比較良好的區域——一般都向陽、憑山借水。滿足了生產、生活的要求,同時也完全符合后人在風水理論基礎上總結的最佳宅基地的要求。
在宅址的選擇上,據風水理論要求,山水交匯,動靜相承,負陰抱陽,陰陽相濟。所謂的“四神砂”格局,就是“前朱雀、后玄武、左青龍、右白虎”,要“朱雀翔舞、玄武頓首、青龍蜿蜒、白虎馴服”。
這種格局根據具體情況的差別可以這樣理解:其一,宅址背面要求有座山“來龍”、“玄武”,北有連綿的高山峻嶺作屏障,山上要保持豐茂植被;左右是“青龍”和“白虎”環抱圍護,其外還有低嶺崗阜,稱為“護山”;前有“朱雀”,前面要開闊或池塘或河流、水溪蜿蜒流過。水前是遠山近丘的“朝山”“案山”為對景,可望而不可及。其二,后玄武即背面有座山,為靠山;前朱雀即前面是池塘或河流或開闊地;左青龍即左側有蜿蜒的河流曲折流過;又白虎即右側有順暢的道路通過,方便交通。這樣,在最佳宅址、村址的基礎上,不斷向四面擴展、放大,這樣,就形成了一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皆全的四靈守中的風水格局,同時這種格局也與中國在北半球溫帶的地理條件相適應。
這種“四神砂”格局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。其實早在中國夏代,就已有“筑城以衛君,造廓以守民”的說法,可見古代城市的興起,其本質就是出于防御性的要求。所以,中國古代城市除本身筑有城墻之外,在選址時還要選擇固險之處,同時又遵循風水所要求的山水條件。由此形成了重重防線,增強了城市的防御性。同時這種格局還有助于人們日常的生存與生活:在有著豐富植被的山上,可以放牧、打獵;在池塘、河流中既可以方便的取水飲用、灌溉,又可以捕撈魚類、放養水禽。我們可以這樣來形容這種格局:安全、舒適、實用。